寡人有疾

逗比,蠢而且蠢而且蠢。

「Beauty and the Beast 」三言两语关于美女与野兽。

灯火阑珊处不必寻我:

Beauty and the Beast
三言两语关于美女与野兽。


写这份影评之前恰好听到了电影的插曲《Belle》。Emma清亮的声音传入耳际的瞬间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淅淅沥沥小雨的下午,很久没有在电影上映的头一天就赶去看,而那种期待绝不是新鲜感与好奇心的嗾使。


毕竟这时一个传颂了几百年的故事,背景、人物、故事情节,几乎可以说人尽皆知,却能在重温之际带给每一个人感动,这不仅源于故事始终萦造的氛围或者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影响,更是童话本身的魅力。


正因为是童话,故事开始的小乡村所拥有的美与静谧,在今天看来应该是很多人会选择的隐居之所。尤其是开头部分,日出的光影与清风中,青莲一般澄澈绝尘的佳人一袭蓝白轻裙款款而来,行走在喧嚷的人群中,仿若静花照水,恬静从容,第一眼便认定她是最不平凡的那个。


事实也的确如此,她在世俗的眼光中摇头,在琐碎的苟且中叹息,在无味的当下盼着:


“There must be more than this provincial life.”


歌声中,她咏叹连连,诉说着对远方的野心和激情。读书从来是灵魂的旅行,然而这样的性情与思绪使她与乡村中的人们格格不入,奇怪一词,有时候更是一种不安于当下的平凡的形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女子,自然需要有一个与她相知相敬,相爱相守的人。


而那个人呢?


最先出场的Gaston是一个为世俗所认可所崇拜的男人形象。孔武有力,健壮英俊,战功赫赫,追随者不计其数,这似乎可以解释那些乡村姑娘们的痴迷与倾慕,然而影片中的暗喻和讥讽却正是由此而来。


让我一直回味的是村民们气势汹汹要去捉野兽时,Belle对Gaston的那声沉痛的叹息:“他不是野兽。”那时候,我在心里默默的在心里补上了一句,“你才是。”


以及他在求野兽放开他时所形成的强烈对比。那种贪生怕死厚颜无耻,令人作呕。


故而,这样一个将女人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视为家庭的牺牲品,为达目的用尽手段,卑鄙下流而自大狂妄,粗鄙又无情之人,如何承受得起那样美丽的灵魂。


这时候便是男主角的拯救与救赎了。


真正的王子,高贵的不是他的血脉,而是那个尽管容貌尽毁,座下宾客尽散,率土之滨尽丧依旧善良而高贵的灵魂。


善良一说,源于他心底的光亮,源于他在贝儿逃走遇狼群时,以血肉之躯为她抵挡伤害。这一幕在观影结束后时时在我脑海中回旋,想象着那时候的他,独立于积雪厚重的灯塔之上,目送这个似乎是解咒之人的小女孩一点点远去,他的心里会有多沉重,多无奈。玫瑰将凋零,余生何其悲矣。


然而在看到她被狼群围困之时,他一定是飞跃而下,狂奔过去为一个逃离他畏惧他的女孩而流血。


身体是野兽,灵魂依旧是王子。


尽管初见之时他因生命的绝望而狂躁不安,给人以凶恶的印象,然而有多少人外表的张狂只是为了掩盖内心的恐惧。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后,与烛台、钟表(原谅我忘记了他们的名字)、茶壶太太一起再来看向这个野兽,他就像一个孩子。


带着小调皮的举止言行,对仆从们貌若严厉实则没有人听从他,以及刻入骨子里的善良,融进血液中的坚忍。


他等待爱的过程,既是救赎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尽管这一次,王子与公主的邂逅并不浪漫,但他们相陪伴,深入彼此内心时却可谓极尽柔情与甜蜜。只因他早已爱上她,在他的暴躁恐吓不再成功时,在他悄悄移到她身边用餐时,在她陪他走过日复一日相同的风景时,在他们巴黎之旅时,在他们嬉戏玩闹时,在她于怀中一支舞翩然华姿时。于是他选择给她一切,给她个那个他们都渴望的珍贵的东西,自由。


于她而言是身,于他却是心。殊不知,他心中的束缚早已悄悄从玫瑰中,从水晶罩中移到了她的手中。


难以忘却那一幕贝儿乘白马离去,尚着华服的他高楼望断,层层追逐只为再看一眼心上之人的背影。


“Now I know she will never leave me.”


让人心疼的背影,高大而孤独,近乎偏执的相信与坚守,在众人绝望时依旧守望的双眸,透着冰湖与天空的纯净,一如他的那份感情,不沾染解咒之说的爱恋,只为我爱你。


我爱你,只要你一声呼喊便能唤回我离散之魂。
我爱你,万丈高台不过咫尺之隔。
我爱你,生死之别无可畏唯相思之苦难忍耐。


我爱你,爱你虔诚的灵魂与金子般的心。
我爱你,爱你澄澈的目光与心底孩子般的模样。
我爱你,爱你独一无二的品格与我们相契相合的点点滴滴。


爱情从来都是美好而伟大,我们期待爱情,守护爱情,一如城堡中的众人解除魔咒之后相拥相吻的感动与渴望。


所以这是童话,令我们依旧相信爱情并为之感动,大概就是童话的魅力。


评论

热度(31)